美国的“上帝之杖”没有那么神
上帝之杖
美国是个大忽悠,当年虚构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愣是把苏联给忽悠瘸了。苏联倒下了,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2012年美国抛出了“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构想,全世界都为之惊诧。结果呢?美国人还是那么一忽悠,然后就等着猎物上钩了。
一、大忽悠
“上帝之杖”,灵感来自于流星,美军称之为天基动能武器系统。该系统运行于离地高度1000千米以下的低轨道,由若干卫星组成,两颗一组,一颗用于通信和锁定目标,另一颗搭载“上帝之杖”动能弹。动能弹直径 0.3米,长6.1米,弹体由钨、钛等金属铸成,一枚重达几吨。弹头略尖,以减少弹体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降低动能损耗,提高撞地威力。
美国电影《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上帝之杖”瞬间摧毁伦敦
该系统平时像卫星一样环绕地球运行,战时一旦需要就可以在预定目标上空将其释放,让其像流星一样高速坠落,依靠动能撞击造成巨大毁伤,毁伤效果相当于小型核弹,可以轻松钻入地下几百米的深埋目标内部。有美国媒体宣称,一枚“上帝之杖”足以毁灭一座城市,一定数量的“上帝之杖”可以“重启地球”。该系统计划于2025年前完成部署,目前未见后续报道。
二、小科普
面对大忽悠,科学常识就是“照妖镜”和“显微镜”,片刻之间就可以让其原形毕露。
自由落体。无论是流星,还是“上帝之杖”,初步分析时,都可以先看做是自由落体。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假设其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真空环境中自由坠落。受地心引力作用,自由落体的坠落过程是持续加速的。依据自由落体速度与路程公式可知,坠落时的瞬时速度取决于坠落时间或坠落高度,与物体种类无关。
空气阻力。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无论是流星,还是“上帝之杖”,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都会遇到空气阻力。依据空气动力学阻力公式可知,空气阻力的大小与所在高度的大气密度、瞬时坠落速度、物体最大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对于高速坠落物体,空气阻力是巨大的,其摩擦阻力可以使其表面熊熊燃烧。
平衡速度。物体坠落时,随着时间的累积,坠落速度会越来越大,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空气阻力与物体重力相等时,物体受力达到了平衡,其坠落速度不再增大,这一速度即为平衡速度。依据空气动力学的阻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 ,可以确定物体坠落时的平衡速度。
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一)“上帝之杖”即使从高空坠落,也达不到流星的坠落速度。流星,做为天外来客,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大约在11千米/秒到70千米/秒之间。“上帝之仗”部署于1000千米以下的低轨道,发射时从零速度自由坠落。“起跑线”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上帝之杖”的撞地速度根本达不到流星的量级,由此,关于“人造流星”的一切神话一瞬间统统破灭。
(二)“上帝之杖”到底有多大威力。“上帝之杖”并非一无是处,它提供了天基动能武器的基本作战使用样式:长期潜伏、适时发力。高空坠落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毁伤效果,如果忽略空气阻力,从1000千米高度的低轨道坠落,撞击地面的瞬时速度大约4427米/秒,13马赫,南京理工大学引述的实验结果显示以直径 0.11米,长度 0.84米,重140 kg 的钨棒以与此速度撞击戈壁滩, 可以形成深 3米,直径 4.6米的抛物形弹坑,相当于一发155毫米炮弹的毁伤效果。考虑空气阻力,原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研究显示撞地速度约3401米/秒,10马赫,数字仿真表明用与“上帝之杖”同尺寸的钨棒,以此速度撞击混凝土靶标,可形成深18.9米,直径2.2米的狭长弹坑。南京理工大学认为,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超高速成坑形状由类似于地下浅埋爆炸向地表接触爆炸转变。通俗地说,弹坑由深坑小直径向浅坑大直径转变。为了取得更好的毁伤效果,可以给钨棒加上助推火箭和高能战斗部,但这势必带来更大的技术难度和更高的制造使用成本。
烧蚀中的飞船返回舱
“上帝之杖”选用“钨棒”,主要有两重考虑:一是密度大,钨的密度为19.35´103千克/立方米,远大于一般金属材料,有利于增大动能毁伤效果;二是耐高温,飞船返回舱最高表面温度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左右,钨的熔点是3410摄氏度,是金属材料中最高的,可以避免表面烧蚀,保证弹体质量不减。
三、老笑话
说到这,想起了一个流传已久的老笑话,这个笑话的“梗”就是高空坠落时的空气阻力与平衡速度:
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大妈,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博士群。群里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一个很高深的问题:一滴水从高处落下,能不能砸死一个人?
博士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引经据典,又是证明,又是计算,忙得不亦乐乎。
博士们太有学问了,他们说的,大妈一点儿都听不懂。不过,大妈心里还是挺纳闷的,这不明摆的事吗,有啥可争的?咋还有这么多说道呢?于是,她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没等话音落下,博士们瞬间都像被施了魔法,没了声音,群里一片寂静......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