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万亿市场,从人才培养到应用服务技术详解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链条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能够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一种综合经济形态,并与相关领域形成联动发展。以下是对低空经济万亿市场从人才培养到应用服务技术的详细解析:
一、人才培养
1.需求背景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当前还处于初始阶段,产业以制造板块为主,低空飞行服务、飞行保障体系等板块刚刚起步,各产业板块间相互支撑较弱、协同发展尚未形成。
亟待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背景、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解决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与板块缺失现状。
2.培养方式
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高校:应着力培养低空经济领域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优化教育教学:对接低空经济实际需求,设置新专业、微专业和辅修专业,搭建专业交叉融合平台;专业课程中适时融入低空领域知识,增设未来航空系统、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智能无人系统等课程。
+搭建竞赛平台:利用创新实践项目、学术论坛、科技竞赛等创新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专题讲坛、学术报告等,把行业领军人才、专家学者等的创新思路与成果引入学生头脑。
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发挥空天学科特色:打破学科边界,推动以低空为共同背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等的建设。
+壮大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科融合、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开展教培方式改革、创新载体再规划、专业与课程重布局,破解高校培养体系衔接产业用人需求的难题。
+创新协同育人方式: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创新联合体、校地共建新型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丰富协同育人维度:开展“校友思政公开课”“行业专家说”等活动,聘请行业专家现身说法。
+细化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产教联合培养、专家队伍共建、人才互聘共享、学生实习就业等方式实现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更好结合。
二、应用服务技术
1.低空通信
5G网络覆盖:利用5G网络实现低空领域的全面覆盖,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
通感一体技术:结合通信和感知技术,提供更远覆盖的感知能力,实现通感一张网。
2.低空导航
高精度定位系统:如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达到动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智能精准的低空导航网:提升星地融合定位、动态三维航图等能力。
3.低空感知
性能优异的低空感知网:加强网络新架构、融合新空口等关键技术攻关。
连续组网技术:解决感知精度低、连续组网难等问题。
4.应用场景
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货物,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人力和车辆成本。
载人飞行:低空飞行器作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农业领域: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作物监测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影视制作:无人机航拍,提供独特的视角和画面。
灾害救援:无人机快速到达灾区,进行现场勘查,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灾情信息。
巡检领域:电力巡检、交通基础设施巡检等,提高巡检效率和安全性。
5.基础设施
专用起降点:建设专用起降点,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安全的起降环境。
低空综合运营平台:提供安全监管与飞行保障服务,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和有序。
综上所述,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和应用服务技术的双重支撑。通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等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低空通信、低空导航、低空感知等应用服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