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加速“洗牌”,国产厂商份额突破52.3%
根据MIR DATABANK发布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工业机器人销量约7.8万台,环比增长3.8%,2024年全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29.4万台。尽管受整体制造业企业生产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增长压力,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和行业淘汰赛的关键阶段,但同比2023年仍实现3.9%的微增。
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工业机器人整体价格持续下行,使其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仍会保持一定韧性。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24年延续了2023年市场需求不足的趋势,但仍有不少行业表现出积极态势,呈现增长。从下游行业需求来看,2024年电子、汽车、新能源和一般工业4大板块呈现较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看,
① 电子领域表现相对亮眼。受周期性复苏带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产业投资,同比23年增长超16%,仍是占比最大的板块。
② 汽车行业整体机器人微增,虽汽车整车呈现下滑,但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技术迭代较快,加上受零部件出海拉动,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③ 新能源相关投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光伏、锂电需求持续减少,“去库存”仍是主基调。
④一般工业领域如金属制品、日化、食品饮料等仍有一定需求。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根据MIR DATABANK数据统计,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2.3%,销量同比增长20%,远高于整体市场增速。
从行业应用端来看,随着国产厂商持续放量、规模化生产效应使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除在汽车零部件、电子、光伏、锂电等领域抢占了部分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积极布局,进入一些当前机器人应用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的行业,如船舶、汽车部件。
从不同机型的市场表现来看,内资厂商以快速地市场需求响应速度和快速地产品迭代速度,以及灵活的价格调整等明显优势,在Cobots、Delta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中Cobots内资占比超92%。在SCARA机器人和6-axis领域,国产机器人抢占了部分外资厂商的份额,国产替代速度进一步加快。尽管在大负载机器人产品方面,国产厂商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已有部分头部厂商已具备批量出货能力。
审视2024年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发现全球TOP10市场迎来了一场“大洗牌”。在2017年,中国仅有1家厂商进入全球TOP 10,而到了2024年已有4家国产厂商跻身TOP 10行列,分别是埃斯顿、汇川、埃夫特、珞石。其中,国产厂商中埃斯顿、汇川出货量均超过2万台,同比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有11家国产厂商进入TOP 20行列。
在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机器人产品均价及利润持续下行,本土厂商更多地采取增加市场占有率的策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角逐海外,积极参与中国以外的机器人市场,而外资品牌则采取保住利润的策略。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迎来重组,行业整合步伐加快,机器人行业淘汰赛仍将持续。
在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各机型表现出显著的差异。Cobots延续了前三季度的高增长趋势,成为唯一呈现两位数增长的产品,同比增长28.2%,表现最为亮眼,SCARA紧跟其后。Delta机器人实现小幅增长,与整体市场基本持平,而6-axis整体表现相对一般,其中≤20kg 6-axis出现-1.4%的负增长。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分机型来看:
1.Cobots(协作机器人)
2024年,Cobots成为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领域,国产厂商份额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销量明显增长,节卡仍稳居第一,较2023年销量增长近30%。Cobots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其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开拓,如在协作码垛、协作焊接、协作用于新能源产线改造等应用,为Cobots带来了一定的增长动力。
2.SCARA机器人
2024年,SCARA机器人国产份额进一步提升。受电子行业复苏带动,SCARA机器人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推动。但光伏、锂电等新能源行业投资持续下滑,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短期内仍面临较大压力。国产厂商INOVANCE、ESTUN等表现较好。
3.≤20kg 6-axis
≤20kg 6-axis市场表现低于预期,同比下滑1.4%,但内资厂商份额有小幅度提升。从下游行业表现来看,其在光伏行业需求萎缩下滑明显,虽然在电子行业、金属制品等一般工业的焊接场景中仍有一定需求,但不足以推动市场增长。
4.>20kg 6-axis
>20kg 6-axis在下游汽车整车、光伏、锂电等新能源等行业需求下滑明显,汽车零部件、一般工业如家具、家电等行业仍有一定需求,综合来看,销量同比微增0.3%,低于整体市场增速。从厂商来看,外资厂商库卡,内资厂商埃斯顿、埃夫特表现较好,均实现高速增长。
5.Delta(并联机器人)
2024年Delta同比微增3.9%,销量同比增速低于整体市场的增速。下游行业中,锂电行业仍然下滑明显,医疗行业有所回暖但仍不及预期,食品饮料行业需求相对稳定,汽车部件局部细分市场有增长但难以带动整个市场增量。
在当前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及供需失衡的双重背景下,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展现出坚韧的增长势头,实现了3.9%的微幅增长。在下游行业中家用电器、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食品饮料、化学制品、医疗制品等行业平均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整车、光伏、锂电等行业下滑幅度有所加剧。
预计2025年:
从行业端来看,尽管市场需求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电子、汽车零部件以及一般工业市场仍有望保持稳定的需求,锂电行业相比2024年预计有望有所回暖。MIR睿工业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
从厂商端来看,未来市场将进入存量市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并存的格局。各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定制化趋势,从而推动机器人销售的增长。
从市场端来看,短期内预计未来市场价格战仍将持续,难以迅速改善。从长期来看,目前以外资头部为代表的部分机器人企业已开始采取提价策略以维护利润空间,预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市场有望逐步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